7月13日,文学与传媒学院“汶水溯源·青衿护耕”实践团继续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走访肥城市安家庄镇冯家楼村及马家埠红色文化博物馆。实践团深入调研发现,冯家楼村以“四个一”模式弘扬新时代孝善文化,马家埠红色文化博物馆传承革命精神,二者均根植于农耕文明,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明的时代价值,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
共耕土地保养老,乡村振兴惠民生
第一站,实践团赴冯家楼村开展调研,深入挖掘汶阳田农业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与实践路径。该村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四个一”模式,探索出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成为汶阳田文化区域发展的典范。
“一块田”聚合力:村集体整合土地统一耕种,公益岗参与管理,收益反哺民生,奠定共富基础。
“一顿饭”暖民心:利用闲置校舍打造惠民食堂,2元餐托起老人幸福“食”光,食堂不仅解决留守老人吃饭难题,更成为传承孝善文化的重要载体,彰显孝善文化新内涵。
“一碗菜”树新风:推行红白事简办,以农耕文明倡导移风易俗,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一壶茶”解民忧:党员带头组建调解队,茶香中化解矛盾纠纷,激活基层自治内生动力。
实践团还实地调研了凤栖苑农业开发公司,了解“南茶北移”在汶阳田的成功实践。科技赋能使传统农田焕发新生,展现了农业文化遗产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无限潜力。冯家楼村通过“四个一”模式,将生产、生态、生活有机串联,传承农耕文明的孝善基因,探索出党组织引领群众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与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红色文旅传薪火,民俗表演润乡风
第二站,实践团走进马家埠红色文化博物馆。讲解员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当地红色党史及伟人毛泽东的生平事迹。馆内陈列的革命文献、历史枪械和珍贵老照片等展品,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为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的感人历程。实践团深刻体会到,农耕文化孕育的勤劳智慧与革命年代的坚韧精神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此外,实践团观摩了马家埠村民俗文化表演,深刻感受到民俗文化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了马家埠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形式不仅丰富了红色文化的表达方式,还通过多角度展示地方文化特色,为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注入新动能,有效推动了乡村文化振兴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次调研充分展现了汶阳田农耕文化的多元魅力与时代价值。冯家楼村将孝善文化融入民生服务,马家埠红色文化彰显革命精神,二者均根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这不仅为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鲜活范例,也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