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

文学与传媒学院“汶水溯源·青衿护耕” 实践团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第一程)

2025年07月09日  浏览量: 17 次  来源: 文学与传媒学院  作者:   发布: 文学与传媒学院

7月9日,文学与传媒学院“汶水溯源·青衿护耕”实践团正式拉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序幕。本次活动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为核心,依托学院专业优势,通过调研、传播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助力汶阳田农耕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农耕展韵:古今交融显活力

第一站,实践团来到汶阳田农耕文化展示中心,围绕“天·地·人”主题展开探索。在历史展区,队员们从二十四节气蕴含的天时智慧,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再到传承千年的人文文明,深入了解汶阳田发展历程;现代展区内,老式农具到现代科技的更迭,生动展现改革开放后的农业发展;在特色农产品展区,“汶阳酥梨”“河岔口鸭蛋”等汶阳明星农产品整齐排列,大屏幕播放的新农人电商直播画面,彰显“互联网+农业”赋能传统农耕的蓬勃活力。

砖舍新篇:产兴村旺展生机

第二站,实践团走进砖舍村史馆,近距离接触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工具,感受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通过走访当地村民,队员们了解到砖舍村已实现农作物种植机械化与规模化,产量显著提升,现代工业的同步发展进一步带动村集体经济稳健增长。

西南思考:振兴路上破难题

第三站在西南庄村史馆,实践团发现当地农业已拓展至蔬菜规模性种植领域,大型机械灌溉技术为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村庄面临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的挑战,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提出新课题,促使队员们深入思考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

首日调研中,实践团在展示中心感知农耕文化的温度,砖舍村与西南庄村见证乡村振兴的机遇与挑战。接下来,队员们将扎根汶阳田,将专业知识融入实践,让农耕文化传承下去,助力乡村振兴“活”起来,用青春续写汶阳田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