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开学,我们广播电视编导的学生们接触到了一门全新的课程——《摄影基础》。在时光的长河畔,光与影悄然交织,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正待开启。摄影,宛如神奇的画笔,蘸取生活的色彩,勾勒出岁月的轮廓。每一次快门的轻响,都是对世界的一次温柔触摸。
同学们以敏锐的目光和细腻的心灵,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美好。一幅幅画面,有的展现大自然的壮美神奇,像巍峨的山、广阔的海、漂亮的云;有的记录人间的温暖时刻,一个笑容、一个拥抱、一份坚持。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拍出了各色各样的照片,让我们一同踏入这场摄影展览,沉浸在光与影的艺术殿堂。愿这些精彩绝伦的摄影作品,如璀璨的明珠照亮我们的灵魂深处,提醒我们在匆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身边那些被忽视的珍贵瞬间,用影像将美好永远定格。
王廷玉《古韵童行:时光的足迹》
“古韵”代表古老建筑的韵味,“童行”指小孩在行走,“时光的足迹”寓意着在历史的建筑前,孩子们留下的足迹如同时光的印记。照片中的小路如同时光回廊,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孩子们的童真与古建筑的古韵在此邂逅,充满了诗意。
陶梦圆《集市上的彩色乐章》
照片定格了集市的活力瞬间。画面中心,卖气球者肩头那一大束色彩斑斓的气球似跳跃的音符,红的热烈、黄的明亮、蓝的沉静。集市里,人来人往似流动旋律,摊位帐篷如错落节拍。光影定格下,共同谱写出一曲市井烟火的欢快乐章,满是生活的热烈与蓬勃。
庞昊宇《黑白之间》
这张照片以黑白的色调捕捉了一条宁静的街道,阳光在地面上投下长长的阴影,增添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建筑物质感和石雕细节在光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条街道似乎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薛琳媛《庭院深处》
老人在门口悠闲地晒着太阳,脚边放着拐杖,身旁的环境显得十分安静祥和。地上还有一只猫咪也在抬头张望,空气充满了宁静美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悠闲的午后时光,是哪些人的理想时光呢?
孙一凡《童年时光》
照片通过儿童在旧街巷中穿梭过去的身影,用柔和的光线和自然的色彩,将童年的无忧与欢乐定格,让人仿佛能听见照片里传出的欢声笑语,唤起每个人内心深处对那段纯真岁月的深切怀念,展现了童年时光的质朴与美好,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迟敬徽《守望》
一把布满灰尘的椅子,一棵尚未凋谢的树。不觉引人深思,那把椅子何尝不是一位老人,灰尘无不体现他的孤独与寂寞,他静静的望着这棵树,就像目送他的子女一步步的长大。
肖润泽《泰山余秋》
抓住最后一丝秋意,将夕阳下的泰山定格于此,夕阳映照下的泰山,让人浮想联翩。
盛煜菡《残垣绮梦》
在荒芜的废墟中,她是唯一的色彩。身着温暖的黄衣,围巾在风中飘动。手中的气球像是希望的火焰,在冷色的背景下格外鲜艳。她的背影向着未知,仿佛在寻找失落的美好。周围的断壁残垣和干枯的草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而她的存在,是这片废墟中最动人的风景。
赵银凤《手艺》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世界中,有一群人默默地坚守着传统与匠心,他们便是我们所说的“民间手艺人”。这些匠人以一双巧手和满腔热情,传承着世代相传的技艺与文化。而人文黑白摄影作品,则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捕捉并展现了这些手艺人的风采与精神。通过细腻的光影处理和构图技巧,将民间手艺人的生活场景、工作环境以及他们的专注神情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没有色彩的干扰,黑白灰的层次变化更加凸显了画面的质感与深度,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时间、传承与坚持的故事。
王佳怡《岱顶杯酒赠豪情》
泰山顶上,一杯酒静静立在石壁上,似是在向登顶的人们致意,庆祝他们成功登顶。不论过程多么艰难,登上岱顶之后,景色豁然开朗;同时,也只有经历了前面的艰辛,登上岱顶厚才更觉长风浩荡。
张明轩《万事如意》
“万事如意”四个大字,寄托了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冰糖葫芦的甜味在空气中散开,仿佛是新春带来的甜蜜预兆。
巨馨月《午后茶韵》
照片中,一位戴着红黑格子帽子、穿着黑色格子外套的人坐在竹制桌椅旁,桌上放着一个透明的玻璃茶壶和一个棕色的茶盒。一只手正拿着茶壶的把手,似乎准备倒茶,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背景是红色的墙壁,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种温暖的色调。阳光洒在桌面上,光影交错,仿佛是在一个宁静的午后享受着悠闲的茶时光。整个画面传递出一种宁静、惬意的生活气息。
周建宇《紫荆花影》
“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春风尽然热意,追逐山河的壮丽,明光照紫荆,岁月若长流。紫荆没光影,醉美于自然的奥妙。
陈季宝《星空》
夜幕降临,星空逐渐展开。无数繁星点缀着夜空,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闪烁着神秘的光芒。星空的深邃,包容着无数的未知,让人心生敬畏,又充满好奇。
王语菲《被祈福环绕的猫》
众所周知,人类经常通过系红绳来帮助所爱的人祈福消灾,而这本来被人类的红绳系满的石柱中间却端坐着一只小猫,如同被祈福环绕了一样。
李泽瀚《逆色》
沉默伫立的一排灰色柱子是岁月斑驳的印记,红衣小孩处于阴影,身形渺小,却即将穿出廊柱,步伐坚定地走向另一面的楼宇与绿茵。鲜明的色彩对比,探索未知的光明,都寓意在充满风暴的时代浪潮,新生力量勇于冲破历史的决心和必然,传递希望的力量。
朱煜彤《古钟韵红墙:岁月的回响与历史的凝望》
聚焦于一处充满历史韵味的场景。古老的铜钟居于前景,钟身刻有精致纹饰,孔洞分布其上,钟顶兽首神秘威严,尽显岁月沧桑。其后是一抹鲜艳夺目的红墙,墙体背后乃传统中式建筑,屋顶瓦片错落,屋檐雕饰精美,尽显古代工匠技艺之高超。半掩的门似在诉说过往,引人探寻。古钟与红墙相互映衬,仿佛奏响岁月的回响,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凝望与沉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共鸣。
冯政扬《石桥与高楼:城市景观中的古今对话》
古典石桥优雅地横跨在水面之上,宛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桥后现代的高楼大厦像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青年,骄傲地展示着时代的力量。石桥的古朴与高楼的现代形成鲜明对比,它们在这方天地和谐共存,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个讲述着过去的悠悠历史,一个憧憬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廉子馨《夕阳无限好》
在古老的城墙之上,一对身影静静相依。身后,是红墙黄瓦的古建筑,飞檐翘角,尽显皇家气派,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故事。那层层叠叠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着岁月的光泽。一旁的绿树郁郁葱葱,为这庄重的画面增添了一抹生机与灵动。时光在这里仿佛慢了下来,让人沉浸在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美好瞬间中,感受着那份宁静与悠远。
朱付俊《灯下雪夜》
“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雪是安静、美妙的象征,夜空的雪总能带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这夜空与白雪灯光交相辉映衬托出静谧安详的氛围。
高烽玮《古镇温情》
古街的青石板路在岁月的磨砺下泛着温润的光,一位中年妇女,步伐沉稳而轻柔,缓缓推着轮椅前行。轮椅上,坐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头发花白如雪,脸上的皱纹却藏不住眼中的笑意与慈爱。她们偶尔停下,中年妇女俯身与老奶奶低语,似在诉说着往昔的趣事,又似在分享此刻的温馨。微风拂过,撩动衣角,这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满溢着亲情的芬芳,让人不禁沉醉,仿佛时间也为这份深厚的爱而停驻,见证着这平凡日子里最动人的温情时刻。
杨欣悦《出口》
我们在无尽的黑暗中奔跑,直到迎来属于自己的出口。太多的艰辛,让无数人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心中的渴望和方向,而那些坚韧不屈的灵魂,仍继续在奔跑,是克服恐惧的坚持,是绝望中的崛起,是绝不被打败的驱动力,让我们看到光和希望,那么奔向出口的我们未来的路又通往哪里呢?汹涌的晨光流泻在用黑色勾出的绝美的身影里,铸成滚烫的护身符,一切取决于你,若你决定灿烂,山无遮,海无拦。
孙彧暶《人间烟火气》
走进菜市场,五颜六色的蔬菜水果整齐摆放,鲜嫩欲滴,仿佛展示着大自然的馈赠。吆喝声与讨价还价声交织,汇成热闹交响曲。卖菜大妈熟练摆弄蔬菜,眼神流露对生活的热爱;买菜之人精心挑选食材,为家人准备丰盛晚餐,脸上洋溢幸福笑容。在这熙攘市场,诗意隐于每个细节,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对平凡日子的热爱与珍视。
李一诺《树影桥韵》
这是一张黑白照片,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园林景观。画面中央有一座拱形的石桥,桥上有护栏,桥的右侧有台阶通向水边。桥下的水面平静,清晰地倒映出桥和周围树木的影像,形成一种对称的美感。
陈艳梅《看见一“只”陌生人》
暖阳下的小猫,好奇地打量着人类,或谨慎害怕,或淡定从容。它们在树干和树枝的庇护下,用一双澄澈的眼睛去领略各种各样的新事物。
董晓雨《孤舟》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浩瀚大海之上,渔人仅凭借一叶孤舟便漂浮之上,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又是多么勇敢,生命的高度没有极限,我们探索未知,也是探索着我们的潜能。海浪席卷着我们的神经,海风浸润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伫立辽阔之上,“孤舟”之后,便是永恒。
马欣《忠魂不泯,浩气长存》
穿过军装的人,一辈子都忘不了生命中那段当兵的历史,军旅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无论你收获了强健的体魄,还是钢铁般的意志;无论你收获了严谨的作风,还是最可贵的成熟,只要你当过兵,那段平平常常的口令岁月总会令你心旌摇动,感慨万千。
葛一诺《孤独的守望者》
在这些错综复杂的树枝间,有一只鸟静静地栖息着,仿佛在守望,又像是在沉思。鸟独自处在这一片空旷的树枝间,象征着孤独。而树枝则像是生活中的种种束缚和挑战,鸟儿虽然处在其中,却保持着一种坚韧和静谧的姿态,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孤独与坚持的故事。
蔺维清《普照寺前的石狮子:历史与自然的交融》
这张图片展示了一座古建筑前的石狮子雕像。石狮子雕刻精美,展现出一种威严庄重的气质,它静静地蹲坐在石台上,仿佛在守护着身后的建筑。建筑有着典型的中式风格,飞檐翘角,色彩斑斓,屋檐下悬挂着一些牌匾,显示出这可能是一个具有文化或宗教意义的场所。周围的树木虽然有些枝干光秃,但也有新叶萌发,暗示着季节的交替。整个场景将古老的建筑、历史悠久的石狮子与自然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
张明宇《山巅祈愿:希望之光》
这张照片捕捉了在山顶上一个充满希望和祝福的场景。画面中,红色的祈福带在石栏杆上随风飘动,每一条祈福带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夕阳的余晖洒在石栏杆上,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层温暖的色调。远处,连绵的山脉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山脚下的城市灯光点点,如同地上的繁星。这张照片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美,更传递出人们内心深处对未来的期盼和祝福,仿佛每一条祈福带都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在山巅上静静诉说。
王晓菲《影踪逸客》
这张黑白照片展现了几个人在户外行走的场景,光影交错,富有艺术感。他们是穿梭于光影间的逸客,在黑白交织的世界里留下神秘踪迹,仿佛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充满诗意。
付炳城《红门》
这张照片展示了一个夜晚的场景,画面中心是一座红色的拱门。拱门上方有一个蓝色的牌匾,上面写着红色的汉字。拱门内可以看到几个人影,他们似乎正在通过拱门进入另一个区域。拱门的两侧是红色的墙壁,墙壁上有一些石块砌成的装饰。地面由石板铺成,显得古朴而有历史感。整个场景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非常有氛围,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
苏晓欣《祈愿之舞》
在繁华都市的一隅,高楼大厦与传统建筑相映成趣。红色的祈福条幅随风飘扬,“知足常乐”“百事从欢”“平安喜乐”,每一句都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许。那一抹抹鲜艳的红,似是点亮了城市的天空,将传统的祝福与现代的景致交织在一起,诉说着岁月的温情与人间的烟火气,仿佛在喧嚣中为心灵寻得一方宁静的栖息之所。
曾庆雪《旗影下的老友记》
这张图片展现了三位老人在户外一起打牌的场景。他们坐在一辆三轮车旁,三轮车上插着一面鲜艳的中国国旗,显得格外醒目。老人们都戴着帽子,穿着厚外套,显然是在一个较为凉爽的天气里。他们专注于手中的牌局,周围环境绿意盎然,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画面传递出一种老友相聚、悠闲自得的生活氛围,同时国旗的存在也增添了一份庄重和爱国情怀。
张良雪《定格美好》
在生活的喧嚣中,总有一些宁静而美好的时刻,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璀璨而令人心醉。
赵璐《红玫瑰》
这是一幅充满艺术感的作品。画面中人物躺卧在红玫瑰中,黑色服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氛围神秘魅惑。红玫瑰不仅象征爱情与激情,其簇拥还体现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人物置身其中暗示在欲望与现实间挣扎,这强烈的视觉与寓意对比,给人带来双重冲击。
陈文旸《祈福架上的橘猫》
这张照片中展示了两只橘色的猫咪,场景似乎是在一个户外的祈福架旁。画面的前景中,一只橘猫安静地蹲坐在祈福架的边缘,它的目光低垂,神情显得十分平静。祈福架上挂满了红色的祈福带和祈福牌,红色的丝带在风中飘动,增添了画面的动感。另一只橘猫则背对着镜头,在祈福架上行走,仿佛在探索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背景是模糊的树木和植被,呈现出一种自然、宁静的氛围。红色的祈福带与橘色的猫咪在颜色上相互呼应,给整个画面带来了一种温暖和谐的感觉。这张照片不仅捕捉到了猫咪可爱的姿态,还通过祈福架和丝带营造出一种带有文化底蕴和祥和氛围的场景。
李淑雯《城市里的诗》
黑与白的交织,勾勒出工业时代的冷峻。烟囱中涌出的浓烟,如同巨兽呼出的气息,弥漫在天际。尖顶的房屋静默地排列着,似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一群飞鸟掠过,划破这沉闷的空气,它们是这画面中唯一的灵动,仿佛在逃离这被污染的天空。
徐登科《落日熔金》
黄昏时分,海面似被点燃,熔金般的落日悬于半空,肆意泼洒着炽热又绵柔的余晖。那磅礴的橙红,从天际中央向着八方漫溢,将无垠海面染成一幅绚丽的油画,每一道波涛都闪烁着粼粼金芒,像是大海捧出的万点碎金。轮船静静横亘在这夺目的光晕里,被落日勾勒出沉默又壮美的轮廓,成了深色的剪影。它的身躯驮着岁月,在金光里像是一位迟暮的行者,于辉煌尽头驶向家的方向。桅杆孤独地刺向苍穹,切割着暖橙色的天幕,船身则稳稳漂浮,与涌动的碎金海浪相拥,好似要把这漫天的绮丽一同载入悠悠航程。海风轻拂,这帧画面定格,收藏起暮霭里的灿烂与安宁。
陈月清《光影未来之塔》
光影未来之塔,屹立城市天际线,彰显未来科技与设计的无限可能。其顶部圆形玻璃穹顶,如明日之光,洒下绚烂光影,引领我们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这座塔,不仅是建筑的奇迹,更是城市梦想的象征,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启迪着未来的方向。
浏览一张张照片,仿佛踏入了一个个奇妙的世界。繁华都市中,车水马龙的喧嚣与蓬勃的活力交织成动感的画卷;宁静乡村里,古朴的屋舍与清幽的小径散发着质朴的安宁。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独特的故事,引领我们穿梭于不同的时空,感悟人生的百态。一学期的摄影学习,不只是技能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充满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幸福美好生活的热爱。未来我们也将保持这份热爱与初心,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举起相机记录身边美好,记录美丽泰安,魅力中国!
指导老师:姚淑娟
排版校对:李淑雯
图片编辑:王廷玉
文案编辑:全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