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指南】警钟长鸣,预防溺水



发布者:文学院站点管理发布时间:2024-10-15浏览次数:10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溺水报告》显示:全球每小时有40多人溺水死亡,每年共有约37.2万人溺水死亡,半数以上溺水死亡者不足25岁。水域虽美,暗藏危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警钟长鸣,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一、深入剖析,溺水原因需警惕

为何溺水事故频发?背后隐藏着哪些不容忽视的原因?

  1. 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同学对溺水风险认识不足,忽视了水域的潜在危险

2.游泳技能不足:缺乏扎实的游泳基础,面对紧急情况难以自救。

3.心理因素作祟:好奇心重或喜欢冒险的同学,可能会在不熟悉或危险的水域中尝试游泳或进行其他水上活动,导致溺水事故

4.水域环境复杂:野外水域暗藏危机,如暗流、漩涡等,极易发生意外。

二、行动起来,构建防溺水安全网

  1. 牢记“六不准”原则: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专业人士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2.远离危险水域

(1)江、河、湖、溪、海等:这些自然开放性水域复杂多变,常有水流湍急、水底高低不平、水面下方有暗流、浅水区域突然变深没有过渡等情况,增加了溺水的风险。

(2)水草丛生的水域:水草可能缠绕游泳者的身体,使其无法挣脱,从而导致溺水。

(3)不规范的游泳池:如周围没有屏障、池内无浅水区和深水区的醒目标志、缺乏完善的救护员和监护设施等的游泳池,都可能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

(4)其他未知的危险水域:还有一些未知或未被充分认知的水域也可能存在溺水风险。例如,一些偏远地区的水塘、沼泽等,由于人迹罕至,可能存在水文特征复杂、水质不明等问题,增加了溺水的风险。

3.溺水后如何自救

(1)保持冷静:溺水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恐慌会导致体力消耗过快,加速下沉。

(2)调整姿势:对于不习水性的人来说,可以采取仰卧位,即头部向后,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以防止肺部进水。

(3)借助工具:注意周围是否有能帮助漂浮的物品,如空塑料瓶、木板等,可以将其抱在身前,以增加浮力。

(4)及时求救:在自救的同时,大声呼救,吸引周围人的注意,以便得到及时救援。如果周围无人或无法呼救,应继续采取仰卧位漂浮在水面上,保持体力,等待救援。

(5)特殊情况:如果在游泳过程中发生抽筋,应保持镇静,不要惊慌。根据抽筋的部位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例如,小腿抽筋时,可以用手将脚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跷起来,同时用力按捏腿肚子,即可缓解抽筋。抽筋停止后,再改用另外一种游泳姿势游到岸边去。

4.遇到溺水如何正确施救

(1)紧急呼救。立即高声呼救,吸引周围人注意。必要时拨打110报警,并联系120急救中心,准确报告位置与情况。

(2)安全评估。快速评估现场环境,确保自身安全。避免盲目下水,特别是非专业救援人员。

(3)使用救援工具。利用救生设备(如救生圈、竹竿等)抛向溺水者,确保其能抓住并漂浮。保持与溺水者的安全距离,避免被其抓住。

(4)岸上急救。溺水者上岸后,立即检查其意识、呼吸和脉搏。若无反应且呼吸停止,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确保胸部按压深度和频率正确,每次按压后允许胸部完全回弹。若需要人工呼吸,确保吹气有效,使胸部隆起。注意保持溺水者体温,避免低温损害。

同学们,青春是美好的,但安全更是生命的基石。让我们以敬畏之心面对每一片水域,时刻保持警惕,遵循安全准则。防溺水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承诺。愿每一位同学都能珍惜生命,远离危险,让青春在安全的航道上绽放最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