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传媒学院放城暑期实践团队员心得体悟



发布者:文学院站点管理发布时间:2024-09-07浏览次数:10



放城暑期社会实践团以“文心传声·四海同音”为主题,团队成员共十名,分别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新泰市放城镇开展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广大文传学子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通过社会实践砥砺青春,诠释担当。

随着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圆满落幕,回顾这段既充实又意义非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员们一路实践、一路收获。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成员们的心得体会,共同见证他们成长的足迹与收获的喜悦吧!

周晓康: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放城镇,与当地居民交流,体验他们的生活,我所获得的感悟远比我预期的要丰富得多。

放城镇虽然经济发展缓慢,但这里的人们却拥有难以置信的韧性和生命力。交通不便也是放城镇的一大难题,但这并没有阻隔镇上居民与外界的联系。居民们积极地参与各种培训和活动,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增长自身的见识与内涵。孩子们更是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在与放城镇居民的交流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他们的真诚与纯朴。他们热情大方,与我们分享着自己的故事,展示自己的手艺,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着温度。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幸福并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对生活态度的体现。

在这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也反思了现代生活的种种便利是否让我们失去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是否让我们对身边的一切过于习以为常。放城镇的经历时刻提醒着我,要学会感恩,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并且不断适应环境,勇于面对挑战。

在放城镇的这段时间,我深切地感受到,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数字游戏,更是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民幸福感的实质进步。放城镇虽小,但它所蕴含的潜力和可能性不容小觑。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活的意义,他们的态度和行为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虽然小镇的生活条件和各种资源无法与大城市相比较,但他们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保持乐观心态,勇于面对困难挫折,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提升自己,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好。放城暑期实践活动不仅是我的一段实践经历,更是我人生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它让我看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给了我宝贵的生命启迪。

胡乐政:

参与“三下乡”推广普通话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体验。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语言推广之旅,更是一次心灵与文化的深度交融。

深入乡村,我们发现村民们因方言差异而在交流上遇到了种种不便。这让我坚定了推广普通话的决心,希望能够以此打破语言壁垒,让村民们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享受服务,同时也促进村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

在推广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方言的深厚底蕴。村民们用他们质朴的语言讲述着乡村的故事,传递着世世代代的智慧与经验。这让我意识到,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尊重和保护方言多样性的基础上,促进语言的和谐共生。

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挑战。例如,如何以更加贴近同学生活的方式推广普通话,如何激发他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动力。但通过不断尝试与创新,我逐渐找到了与同学们有效沟通的方法,也收获了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三下乡”推广普通话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语言的力量与文化的价值。这次活动,使我更加坚定,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此次实践,大家学会了如何在奉献中收获快乐,更了解了作为青年一代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段宝贵的经历将会成为大家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激励自身将所学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进,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奋斗书写辉煌!